— 橡膠混煉過程中,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? —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16uc23.cn/news/557.html 時間:2023-01-20
焦燒是橡膠混煉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之一。從本質上講,焦燒就是膠料在加工過程中發生提前硫化,從而引發一系列制品缺陷的問題。在橡膠混煉過程中,引起膠料焦燒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。
1、裝膠量
在終煉階段,如果在密煉機中的裝膠量過大,易導致膠料溫度升高過快,排膠溫度過高,以至膠料焦燒。尤其是在混煉硬度較高的膠料時尤為明顯。通常終煉膠在密煉機中的填充量推薦在0.7左右。若在開煉機上進行加硫操作,應將堆積膠的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,過低的堆積膠量不利于分散,過多的堆積膠會導致散熱不良,引起熱量累計并造成焦燒,同時過多的堆積膠也會造成混煉效率低等問題。
2、輥溫
每種膠料都有混煉溫度范圍,開煉機的輥溫不合適,輕者會使膠料在混煉過程中脫輥、粘輥;重者引起膠料焦燒。因此,調整好膠料混煉溫度是混煉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。
在薄通階段,如果輥溫過高,也容易引起焦燒。通常輥距越小,膠料升溫越快,容易導致膠料焦燒。尤其是在薄通硬度較高的膠料時,輥距不宜太小。
3、硫化劑的加入時間
對于大多數橡膠,硫化劑一般在混煉后期加入較為適宜。在密煉機中加入硫化劑的,建議采取二段混煉,以防硫化劑加入時膠溫過高,難以在良好分散與焦燒之間找到平衡點。對于一段混煉的,尤其時排膠溫度較高的,可以考慮在開煉機上操作,冷卻的同時加入硫化劑。在保證充分混煉均勻的前提下,減少硫化劑的受熱歷史,是防止出現焦燒的關鍵。
而活化劑,促進劑等助劑宜早期加入,以獲得更佳的分散效果。
在輥溫、膠料溫度較高的情況下,如果加入硫化劑,其操作尤其要小心。開煉機上加入時,搗膠、翻煉的速度要快、薄通時輥距要大一些,還是在輥溫、膠料溫度較低情況下加入硫化劑為好。
4、硫磺、硫化劑及促進劑的分散程度
如果硫磺分散不均勻,導致硫化劑、促進劑局部集中,也容易引起膠料的局部焦燒。所以設計好合理的混煉工藝,保證硫化劑在混煉膠中的分散,加強煉膠階段細節的控制,都可能有助于解決局部焦燒的問題。
在搗膠、翻煉階段,也絕不允許只對部分膠料割刀翻煉。因為這樣既不利于硫化劑、促進劑的分散,又容易出現膠料焦燒。
在密煉機中混煉時,適時的提拉上頂栓,可以提高膠料的混煉效果,防止在密煉倉內出現死角,造成膠料堆積進而出現焦燒。
5、混煉時間
混煉時間一般不宜過長,在各種配合劑都已均勻的分散在膠料中,若繼續延長混煉時間,則會造成膠料“過煉”,橡膠分子鏈在機械剪切和熱的作用下,會進一步斷裂。這不僅使膠料的物理機械性能下降,而且浪費了能源,提高成本。由于長時間混煉會使輥筒、膠料溫度升高,從而使膠料的焦燒幾率大大增加,因此,混煉時間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,以保證助劑分散均勻為前提。
6、終煉膠的存放時間
終煉膠經過長時間的存放,也容易發生焦燒的傾向。長時間存放的終煉膠,如有發生焦燒的傾向,可考慮使用前進行翻煉并加入適量的防焦劑。
7、焦燒的處理方法
在混煉過程中,如果發現局部膠料焦燒,應停止混煉,剔除焦燒部分,以避免其余膠料中有膠疙瘩,進而影響膠料質量,甚至造成膠料報廢。另外,如果已經出現焦燒傾向的膠料,為了防止膠料進一步焦燒,可考慮摻用或加入防焦劑翻煉。
對于易焦燒的膠料,建議添加與硫化體系相對應的防焦劑,例如防焦劑SP-7就可有效地解決過氧化物硫化體系的焦燒問題。
— 相關新聞 —
— 相關產品 —
專注生產橡膠彈簧、橡膠球等振動篩配件
豫ICP備2022006710號-1 地址:新鄉市鳳泉區大塊鎮 版權所有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!